人性的表达
在这次从2006年至2012年的新作品中,忻东旺将自己的视野放得更宽广。在他的新作中,有表现中国式婚姻的《金婚》、有《消夏》里某个集市上凑满了的人们、有《韵》里面端庄而坐的女人……
忻东旺在谈到这批新作时提及,新作的变化和他近些年一直在清华大学当老师的经历有关,因为一直游离在学院内外,忻东旺汲取了油画创作的创作规律和美学传统,同时也看到了学院对艺术家个性、思想和创造力的束缚。所以在忻东旺的新作中,可以看到他试图对学院的脱离,而画面更加追求民族化的表达,回归传统或许是每个艺术家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所必然考虑的。
作品中古代陶俑和石刻的出现不单是一种形式的挪用,而是某种意义上对古代艺术自由性和随意性的致敬,就像忻东旺所言:“古代艺人对情趣的把握和应用很到位,情趣中见精神,这是中国艺术的灵魂所在。”
回归传统,并不是简单地在作品中融入中国元素,而是力求在自己的画面中更强调绘画的书写性和表现力。艺术家杨飞云这样描绘忻东旺的作品:“在人物造型上,他借鉴传统艺术,尤其得益于汉唐陶俑和中国古代壁画与石刻。追求人物的意象比例,夸张人物的特征。面对真实的人,表现出具有情趣意味的艺术形象。忻东旺的肖像画与群像画均富于情节性与生活化,他强调细节的价值,脸上的皱纹,衣服上的褶子,鞋带,他都要赋予心理的联想。这些生活的细节组成他的画面趣味,传达出了人物性格与现实生活的信息。通过生活的近距离体验与感受,通过对人的真切观察,通过不停顿的写生,他向我们展示了人性的丰富。”
的确,画面没有矫揉造作,也没有采取照片式写实的形象再现,而是用恰到好处的夸张,和感同身受般的感情抒发,来把握对象的内在精神特征。虽然外界如何对其作品进行流派标签的归类对忻东旺无所谓,但他的作品的确更倾向于新现实主义,用画面透视出一个时代的芸芸众生。在刘小东等新现实主义艺术家在画面中描绘新生代的无聊感和无意义时,成长曲折的忻东旺是用与画面对象平视的方式来记录这一代人中一个特殊的群体。
其实早在几年前,就有一场关于忻东旺与新现实主义的研讨会在中国美术馆展开,评论者几乎一致认为,忻东旺用其质朴的手法真实地塑造出的中国当代农民的精神肖像,实属新现实主义。评论家邓平祥指出:“忻东旺有着非常令人惊异的感觉能力,他笔端描绘的是人性状态的人,他的作品让我感到一种没有眼泪的悲情和农民式幽默的绝妙融合。”新现实主义绘画的精神或本质就是注重对现实生存欲求的认同、关注与批判,它是绘画对人在当下现实环境中的境况和生存现实的深刻思考和个性表达。在中国当代艺术环境中,新现实主义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转化成了一种绘画精神。
所以在忻东旺的作品中,人物既有其在这个社会中的角色和身份特征,但又都表现出人性的共同特征。这种人性化的表达是他源于自身人生经验、阅历和心理体验的本色再现,正是因为这种“一类人”的平视,在忻东旺的作品中很难看到扩大的苦难和悲伤,而是生活压在他们肩上最真实的无助和迷茫。如果说写实性很容易让人觉得过时,那么至少有一样东西仍然是绘画的本质:那就是人性的表达。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