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忻东旺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动态】忻东旺:从“物象”触发“心相”

2013-05-08 06:50:26 来源:艺术国际作者:
A-A+

  在底层中崛起

  忻东旺一开始被人记住的,恐怕是他九十年代的作品《城诚》。五个或刚结束工作或在等待工作的农民工,坐在刚从肩上卸下的行李上,阳光把他们的皮肤早已晒得通红,他们粗糙干裂的脸上流露的,是对这个城市的期望,又带着些对未来的迷茫。

  和《城诚》所描绘的一样,“诚心诚意做个城市人”也是忻东旺自己当年的愿望。

  1963年,忻东旺出生在与内蒙古浑善达克沙漠接壤的河北康保县一个叫忻家坊的偏僻村落。出生在农村的忻东旺小时候因为家庭“成份”问题饱受欺辱,“改变”从小就在忻东旺自卑的心理埋下了种子。而画画是他唯一能支撑起自信的方式。对于儿时,忻东旺如此描述:“我走村串户耍手艺当起了民间小画匠,又到山西投奔亲戚干临时工、刷油漆、割玻璃,也画画,总也没有脱离过画笔。”

  对忻东旺而言,对城市农民工的关注是他最早拿起画笔的原因,如其所说,艺术是由“物象”触发“心相”的过程,那么忻东旺选择的或许是最适合他的那种方式。

  除了农民工这个主体,忻东旺同样把他的目光聚焦在其他城市的底层和边缘人物上,甚至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作画用的都是工人干活抹泥灰式的笔触。虽然都是底层和边缘人物,但忻东旺笔下每一个人所流露和传递的情绪虽有相同之处却又不同,如《保卫》中,身材矮小,目光有些不知所措的普通保安,还有后来的作品《适度兴奋》中那两个像画室模特的坐立人物,坚实矮笃,造型略显夸张,似乎生活的沉重将他们的身材压成如此模样。

  同样,忻东旺擅长通过心灵的窗口直逼人物内心,画面中那些人物的眼神似乎有些怀疑,那种焦虑和惶恐显然在人前无处安放。

  在忻东旺的画面中,这一个个处于社会底层和社会边缘的人物就好像“沉默的羔羊”,他们无所谓发声,因为无论如何呐喊,这个城市也只会回他们以冷淡和漠视,他们的眼神是对生活最好的诠释。忻东旺用宽厚的笔触大刀阔斧的画出人物的衣着姿态,沉重的站立,或不安地坐姿,但每一张画面中人物所传递的情绪却那么细致无误的直击心怀,有对画面的凝视,有躲闪的回避,和街头随处可见的他们一样,茫然而困惑,甚至有些怀疑。

  以农民工题材成名后,忻东旺开始进行社会文化层面的思考。很快,忻东旺创作出了《明天·多云转晴》。“在《明天·多云转晴》中,我则考虑到,农民工突然大规模地出现在城市人的视野内、生活里,主要想表现城市人心里的不适感。因此我夸大了人物的头部与景深对比,给人一种突如其来感,同时我也想体现一种信息感,所以在表现语言上采取了笔触分离效果,如电视信号,作品名称也借用了一句生活中最熟悉的天气预报习语,以示瞬息万变的现代生活感受。”

  画面中五个姿势不一的农民工被塑造得诚恳有力,忻东旺不拘细微处的写实再现,而是着力表现人物简约却真实的一面,画面中整体的棕灰色调让主体更显淳朴,大刮刀下的方阔笔触和让人感觉粗糙的画面肌理,让他的作品有一种不加修饰的笨拙和持重感,与忻东旺所表达的画面内容十分契合。

  忻东旺作品中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很难靠照片完成。而事实上,忻东旺一直坚持写生,他的绝大多数作品都是直面对象,在直接交流中完成情之所至的刻画,在那些作品打动观众之前,忻东旺必须做第一个被打动的人。

1 2 3 4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忻东旺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