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老师离开我们已经二个多月了,但是他对艺术的理解是留给我们永远的遗产。在我看来,老师的画作仿佛具有某种秩序或体系的东西,体系中的每个层次和环节都相互依存、相互支撑,它们共同构成画作的系统。支撑画作系统的,我想,应该是忻老师一直教导我们的“社会、文化、精神心理、生命状态”,在忻老师的作品中,我总感觉到忻老师与画面中的人物,甚至观赏画作的局外人之间分享同一种文化情境,正是这种认同感使画面具有了感染力和生命。可是,这种感染力是如何实现的,传递画面精神的路径是怎样的呢?
我记得忻老师曾说过:“就我而言,我在画布上落下第一笔就必须是真切的,这不仅是一个形的界限,更重要的是一种势的定夺,是意的营造;意由情生,笔由意出,形随意夺,气势贯通,是完成一幅作品的心神路径,即开这几点的所谓严谨,势必趋于僵化,僵则死,死则气灭。”我想这段话,非常能够概括忻老师的绘画体系。在我看来,忻老师将绘画看做是一个具有严密逻辑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任何理性和感性的分界将消解,系统的灵魂就是“意”,一切由“意”而起,意贯穿于绘画的全过程,这个“意”应该是某种文化情境,是社会,是时代精神,是一切联系客观物象与精神实质的东西,它是绘画作品的生命。但是意境的获取一定是以情感的产生为条件。忻老师的很多作品都对生活在贫困线上的社会底层人给予特殊的关注,我想是这种对苦难的关怀情感才使意象得以产生。而传递这些情感的技法和知识也是情感的,忻老师画面的笔触往往带着一种粗犷、笨拙、凝重和寒意,这种技法所传递出来的,就好像他经历过这种生活似的真切,他曾经说过他的独特的笔法来源于对民工抹墙的感受。
“中国画讲究气韵生动,气韵是活跃于图像上的深随,期间包含着紧密的力、势、抽象结构等关系。”我想,忻老师的作品就是这样包含着强烈的逻辑体系,他造型不拘泥于客观物象,而是以心理情感为依据。忻老师的艺术作品根植于社会现实与文化的土壤,在我求学期间,忻老师一直鼓励我,让我寻找自身的风格,而不是让我模仿他的风格。我想,他应该是希望我在我所生活的环境中去寻找能够支撑自己的源泉,不同的情感将会产生不同的意象,对这种特殊意象的表达路径就是画面风格,也是我自己的风格。
我想,我终究会找到自己的风格的,那些使我们成为今天的自己的东西一定深藏于生活之中,存在于我们对生活的理解和关注中。非常感谢忻老师对我的教诲,我想我会在艺术的创作过程中继续寻找、探索。
永远怀念忻东旺老师……
学生:金奇炫
2014年3月15日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